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9:47:21   浏览:961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

卫生部


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

1987年10月28日,卫生部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所指的中药保健药品是指对人体有一定程度的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长期服用对人体无害的药品。
三、中药保健药品不得加入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毒剧药品。一般不使用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濒危动、植物药材和以进口为主的原料。
四、中药保健药品所用的辅料、添加剂,应符合药用要求和食品卫生的有关规定。
五、中药保健药品临床和生产的审批,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负责办理,审批同时抄报卫生部备案,批准文号为“X卫药健字( )Z-XX号”,(例如“冀卫药健(87)Z-01号”)。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批准生产的中药保健药品,不发给“新药证书”不享受新药保护期。如果生产厂家希望发给“新药证书”和享受新药保护期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转报卫生部审批,受理程序同新药(中药)三类,批准文号为“()卫药健字Z-XX号”。
六、中药保健药品申报资料参照新药(中药)三类的有关项目要求。考虑到此类药品有长期服用的特点,应强调注意安全性。
七、中药保健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的管理,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二、三章规定执行。
八、中药保健药品的包装、广告、商标等管理,同治疗性药品一样,依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执行。
九、中药保健药品一律不得公费报销。
十、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违反本规定者按《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建设银行


关于印发《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

1986年11月20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区)分行,深 市分行:
现将《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考核试行办法》印发你们,从1987年1月1日开始执行。执行中有何意见、建议请及时报告总行,以便进一步修订。

附件: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考核试行办法
按照《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银行内部考核条款规定,每年要对各级行流动资金贷款的利用、回收情况进行考核。为了具体实施这一规定,促进各行不断提高贷款管理水平,经研究决定,总行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计划单列市(区)分行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实行定期考核制度。
一、建筑业流动资金资金考核的范围包括,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基建材料供销企业贷款,工程结算贷款,对外承包工程公司贷款,其他流动资金贷款及土地开发和商品房贷款。其中前五种贷款捆在一起考核,土地开发和商品房贷款实行单独考核。
二、建筑业流动资金考核指标设为三项,即贷款利用率、贷款周转次数和贷款回收率。三项指标分别反映各行贷款计划完成、贷款运用效率及贷款回收情况。“贷款周转次数”指标,仅作为土地开发和商品房贷款考核用,其他种类的流动资金暂不考核此项指标。
三、贷款考核时间分季度和年度。各项指标计算方法统一采用此文附件所列公式。指标完成情况应随修订后的“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情况表”及“土地开发和商品房建设情况表”的有关栏目填报。
四、各分行计算考核指标的部分有关数据,即贷款平均余额,发放贷款累计额,实际回收贷款累计额,应回收贷款累计额应由所属经办行根据流动资金贷款台帐或贷款登记簿及会计记录统计整理,逐级上报。
五、贷款利用率、贷款周转次数和贷款回收率三项指标是各行建筑业流动资金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决策全行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各级行必须认真统计整理有关数据,如实反映情况,确保考核指标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和计划单列市分行对所属行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的考核办法,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情况具体规定。
贷款考核指标计算公式及说明:
Σ报告期贷款平均余额
1.贷款利用率=-------------×100%
Σ报告期贷款指标平均额
计算月度贷款平均余额,运用下列公式:
月初贷 占用 第几次变化 占用
月度贷款 款余额×天数+后贷款余额×天数
=---------------------
平均余额 月度天数
以某经办行为例,某月流动资金贷款总帐记录如下:
单位:万元
收方 付方 余额
上月结转 1000
5日 500 1500
13日 1000 2500
15日 800 800 2500
30日 500 3000
31日 400 2600
则当月贷款余额为:
1000×4+1500×8+2500×17+3000×1+2600×1
------------------------------------
31
=2067.74(万元)
计算季度和年度贷款平均余额,可采用以下简便方法:
季度贷款 本季三个月度贷款
平均余额= 平均余额之和 ÷3
年度贷款 本年四个季度贷款
平均余额= 平均余额之和 ÷4
“报告期贷款指标平均额”,指报告期内总行历次核批的贷款指标平均数,此数毋需所属行提供,分行直接运用下列公式计算即得。报告期贷款指标平均额=
期初贷 占用 第几次调整后 占用
款指标×天数+的贷款指标 ×天数
------------------
报告期天数
例:某分行1986年年初贷款指标1000万元,3月10日总行核增年度贷款指标500万元,8月20日再次核增贷款指标500万元,则该行1986年度贷款指标平均额为:
1000×68+1500×163+2000×134
--------------------------=1590.41(万元)
365
Σ报告期发放贷款累计额
2.贷款周转次数=-------------
Σ报告期贷款平均余额
"报告期发放贷款累计额",指报告期内发放贷款累计总额。
Σ报告期实际回收贷款累计额
3.贷款回收率=---------------×100%
Σ报告期应回收贷款累计额
“报告期应回收贷款累计额”,指包告期内按借款合同规定期限应回收的贷款累计总额。“报告期实际回收贷款累计额”,指包告期内实际回收的贷款累计总额。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5年立法计划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5年立法计划


(2005年2月1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委员长会议通过)

  200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现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为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落实五年立法规划,经征求各有关方面的意见,本着把立法重点放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上的精神,确定年内安排审议的法律草案31件,包括2004年已审议尚未通过、安排今年继续审议的10件,初次提请审议的21件(其中,安排常委会各次会议审议的15件,条件成熟时安排审议的6件)。具体安排如下:
  一、安排各次会议审议的法律草案(25件)
  (一)2月第十四次会议(4件)
  1、公司法(修订)             国务院提请审议
  2、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         第三次审议
  3、刑法修正案(五)              第二次审议
  4、可再生能源法                第二次审议
  (二)4月第十五次会议(6件)
  1、紧急状态法               国务院提请审议
  2、违法行为矫治法               法工委起草
  3、证券法(修订)             财经委提请审议
  4、企业破产法                 第三次审议
  5、公务员法                  第二次审议
  6、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次审议
  (三)6月第十六次会议(5件)
  1、合伙企业法(修订)           财经委提请审议
  2、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         国务院提请审议
  3、刑法修正案(六)              法工委起草
  4、物权法                   第三次审议
  5、公证法                   第二次审议
  (四)8月第十七次会议(3件)
  1、行政强制法                 法工委起草
  2、个人所得税法(修订)          国务院提请审议
  3、审计法(修订)             国务院提请审议
  (五)10月第十八次会议(5件)
  1、反垄断法                国务院提请审议
  2、劳动合同法               国务院提请审议
  3、人民法院组织法(修订)      最高人民法院提请审议
  4、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订)    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请审议
  5、监督法                   第三次审议
  (六)12月第十九次会议(1件)
  义务教育法(修订)            国务院提请审议
  此外,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已决定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二、条件成熟时安排审议的法律草案(6件)
  1、企业所得税法              国务院提请审议
  2、电信法                 国务院提请审议
  3、护照法                 国务院提请审议
  4、畜牧法                  农委提请审议
  5、海岛保护法               环资委提请审议
  6、反洗钱法                  预工委起草
  列入以上计划第一类的法律项目,应确保按时完成起草任务,如期提请审议;不能按期完成的,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
  未列入计划的法律项目,如确实需要、条件成熟,且各方面意见一致的,也可以视情况安排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