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22:02:59   浏览:979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太原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政府


太原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太 原 市人 民 政 府 令

第33号



《太原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已经2002年10月19日市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公布之日施行。


市长 李荣怀

二○○二年十月十九日



太原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及时、公正、高效实施行政管理,防止和纠正行政过错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过错,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规定的职责,导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管理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对象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
前款所称不履行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不正确履行职责,包括无合法依据以及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等情形。
第三条 本市行政机关和依法受行政机关委托履行管理职责的机构,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活动当中作为与不作为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均适用于本办法。
第四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及管理权限,负责追究行政过错责任人的行政过错责任。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人事部门依照法定职责负责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
行政监察机关负责对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可依法调查处理本市影响较大的行政过错案件。
第五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行政机关必须建立、完善、规范岗位目标责任制、办事公开制和限时办理制等各项内部行政管理制度。
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定员定岗定职责。根据本单位职责权限和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工作目标和管理办法。
实行公开办事制度,明确和公开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承诺时间、收费标准、监督渠道、办事结果。
实行限时办理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行政管理事项及其各个环节的具体办理时限。

第二章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范围

第七条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受理、许可责任人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应予受理、许可而不予受理、许可的;
(二)受理后应当开具而不开具受理回执的;
(三)申请资料不全未一次清楚告知补充事项,或者首问未能清楚告知申请具体要求的;
(四)非法设立有偿咨询程序的;
(五)不予受理、许可不告知理由的;
(六)无规定依据实施许可的;
(七)不依照规定程序,或者非法设立许可程序实施许可的;
(八)超越规定权限实施许可的;
(九)未在规定或者承诺时限内完成许可事项或者告知办文结果并发文的;
(十)违法收取抵押金、保证金和许可费用的;
(十一)违法委托中介机构、下属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代行许可管理权的;
(十二)违法准许中介机构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许可代理活动的;
(十三)不公开许可结果的;
(十四)对涉及不同部门的许可,不及时主动协调,相互推诿或拖延不办,或者本部门许可事项完成后不移交或拖延移交其他部门的;
(十五)其他违反许可工作规定,贻误许可工作或者损害许可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前款所称许可,是指依法应予批准、核准、登记及其他性质相同或者近似的行政行为。
第八条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征收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征收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实施征收的;
(二)未经法定程序批准,擅自增加或设立征收项目,擅自改变征收标准的;
(三)未按法定范围、时限实施征收的;
(四)截留、私分或擅自开支征收款的;
(五)实施征收不开具合法收据或不使用法定部门制发的专用票据的;
(六)不出示征收资格、许可证件实施征收的;
(七)被征收单位或个人对征收有异议时,不告知法定救济权利和途径的;
(八)其他违反征收规定的行为。前款所称行政征收,包括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事项。
第九条 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检查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检查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实施检查的;
(二)无正当理由、事项、内容实施检查的;
(三)不出示有效资格证件实施检查的;
(四)不按法定程序、时限实施检查的;
(五)不按法定权限或超越法定权限实施检查的;
(六)放弃、推诿、拖延、拒绝履行检查职责的;
(七)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隐瞒、包庇、袒护、纵容,不予制止和纠正的;
(八)违反规定损害被检查对象合法权益的;
(九)其他违反行政检查工作规定的。
第十条 行政机关在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执法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擅自设立处罚种类或者改变处罚幅度的;
(四)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五)使用、丢失或者损毁扣押的财物,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六)违反有关规定,给公民人身或者财产造成损害、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
(七)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的;
(八)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
(九)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对象要求听证,应予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十)未依法告知被处罚人法定救济权利和途径的;
(十一)其他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违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滞留等强制措施的;
(四)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超越法定时限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五)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权或者财产权益受到损害的。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复议工作人员在履行行政复议职责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对符合条件的复议申请,应予受理无正当理由而不予受理的;
(二)不按照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的;
(三)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复议决定的;
(四)在行政复议活动中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渎职、失职行为的。
第十三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行政职责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未在办事场所明显位置悬挂办事示意图和公开办事流程图的;
(二)不涉密的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承诺时间、收费标准、监督渠道、办事结果未公开的;
(三)面向社会直接受理业务的窗口单位,工作期间空岗的;
(四)工作人员上岗未佩带工作牌、未按规定穿着制服的;
(五)对服务对象不认真接待、不理睬、不答复的,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推诿、拖延不办的;
(六)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无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限内未办结的;
(七)对来文、来电、来函,未按规定签收、登记、审核、提出拟办意见,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限报送领导批办的;
(八)对不属本单位职权范围或不宜由本单位办理的事项,不说明、不请示、不移送,置之不理的;
(九)公文办理中遇有涉及其他部门职权的事项,不与有关部门协商或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未报请上级领导或机关裁决,擅作决定的;
(十)未严格执行保密和文件管理规定,致使文件、档案、资料泄密、损毁或者丢失的;
(十一)对外发文,未严格核对文种、文号、格式、文字及加盖印章,导致严重后果发生的;
(十二)未经领导审定签发对外发文的;
(十三)未按规定时限对外发文的;
(十四)未按照规定使用公章的;
(十五)其他违反内部行政管理制度,贻误行政内部事务管理工作的。

第三章 行政过错责任划分与承担

第十四条 行政过错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第十五条 承办人未经审核人、批准人批准,直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负直接责任。承办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审核人、批准人不能正确履行审核、批准职责,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六条 虽经审核人审核、批准人批准,但承办人不依照审核、批准事项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七条 承办人提出方案或意见有错误,审核人、批准人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予纠正,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审核人负主要领导责任,批准人负重要领导责任。
第十八条 审核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正确意见,经批准人批准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主要领导责任。审核人不报请批准人批准直接作出决定,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九条 批准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审核人正确意见,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未经承办人拟办、审核人审核,批准人直接作出决定,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第二十条 领导指令、干预,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指令、干预的领导负直接责任。
第二十一条 经集体研究、决定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决策人负主要领导责任,持错误意见的人负重要领导责任,持正确意见的人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 上级机关改变下级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上级机关负责人负重要领导责任。
第二十三条 经过听证作出的决定,批准人同意听证主持人的错误建议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听证主持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主要领导责任,批准人不采纳听证主持人的正确建议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第二十四条 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复议机关负责人负重要领导责任。
第二十五条 两人以上故意或者过失,导致行政过错后果发生的,按个人所起的作用确定责任。

第四章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


第二十六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方式分为: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扣发奖金;
(五)诫勉谈话;
(六)调离工作岗位或停职离岗培训;
(七)辞职、辞退;
(八)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第二十七条 根据情节轻重、损害后果和影响大小,行政过错分为一般过错、严重过错和特别严重过错:
(一)情节轻微,给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后果和影响较小的,属一般过错;
(二)情节严重,给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后果严重、影响较大的,属严重过错;
(三)情节特别严重,给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相对人造成损害后果特别严重、影响重大的,属特别严重过错。
第二十八条 对于一般过错,对负直接责任者,单独给予或者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二)、(三)、(四)项行政处理;对负主要领导责任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单独给予或者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二)、(三)、(四)、(五)项行政处理。
第二十九条 对于严重过错,对负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降级以下行政纪律处分,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四)、(五)、(六)项行政处理;对负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记大过以下行政纪律处分,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四)、(五)、(六)项行政处理;对负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警告或者行政记过行政纪律处分,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四)、(五)、(六)项行政处理。
第三十条 对于特别严重过错,对负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开除纪律处分或者辞职、辞退行政处理,或者给予行政撤职纪律处分,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四)、(五)、(六)项行政处理;对负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降级、行政撤职纪律处分,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四)、(五)、(六)项行政处理;对负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记大过、行政降级、行政撤职纪律处分,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四)、(五)、(六)项行政处理。
第三十一条 因行政过错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并涉及赔偿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追究过错责任人的赔偿责任。触犯刑律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二条 行政过错责任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予追究行政过错情形的;
(二)干扰、阻碍、不配合对其行政过错行为进行调查的;
(三)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四)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徇私舞弊行为及收受当事人财物、接受当事人宴请、参加当事人提供的旅游和娱乐活动的。
第三十三条 行政过错责任人主动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可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
(一)行政管理对象弄虚作假,致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和内部行政管理制度未作规定或规定不具体,致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理解错误的;
(三)出现意外或不可抗拒力因素致使行政过错情形发生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情形。

第五章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和程序


第三十五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应当依照人事管理权限和行政处分审批权限的有关规定办理。各级行政机关设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审定组织,由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监察、法制、人事等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决定是否进行调查;
(二)审议调查或审理报告;
(三)作出处理决定。
第三十六条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审定组织的办事机构由监察、法制和人事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投诉、检举和控告;
(二)调查行政过错行为;
(三)草拟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
第三十七条 调查处理行政过错行为实行回避制度。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审定组织成员及其办事机构工作人员与行政过错行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实行回避。
第三十八条 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调查,以确定具体行政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行政过错责任:
(一)发布规范性文件和制定行政措施有违法情形被上级机关或者主管机关依法撤销的;
(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经行政诉讼,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部分撤销发回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经行政复议,上级机关变更原处理决定,或撤销发回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四)在上级或同级人大、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被认定错误,要求调查处理的;
(五)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诉、检举、控告的;
(六)上级机关要求调查追究的。
第三十九条 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投诉、检举、控告,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事机构应当在7日内审查是否有事实依据并决定是否受理。经审查有事实依据的,应当受理;没有事实依据的,不予受理。有明确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的,应当告知不受理理由。
第四十条 决定进行调查的案件,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调查处理完毕。情况复杂的,可再延长15个工作日办理。但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对不受理决定不服,或认为不便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提出投诉、检举、控告的,可向监察机关提出。监察机关直接办理的案件,涉及行政纪律处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二条 对行政过错责任人的处理决定,有明确投诉人、检举人和控告人的,应当告知投诉人、检举人和控告人。
第四十三条 行政过错责任人有陈述权和申辨权。行政过错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提出复核或向同级监察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向同级人事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复核、复查决定或仲裁决定应当在规定期限内作出。
第四十四条 对行政过错责任人作出的处理决定,依照人事管理权限,应当报送同级监察机关和人事部门备案。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批准人,一般指行政机关行政负责人及其副职人员;审核人,一般指行政机关内设部门负责人及其副职人员;承办人,一般指具体承办行政管理事项的工作人员。但依照内部管理分工规定或者经行政授权,由其他工作人员行使批准权、审核权的,具体行使批准权、审核权的人员为批准人、审核人。
第四十六条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办法。有关单位已制定相关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应当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重新予以修定。本办法未作具体规定的,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予以补充和完善。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编制2004年烟草行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计划的通知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烟科[2004]47号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编制2004年烟草行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计划的通知




行业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行业科技进步,保障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国家烟草专卖局决定组织编制《2004年烟草行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计划》(以下简称《项目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基本方针,坚持中式卷烟的发展方向,以培育中式卷烟核心技术、提高卷烟产品技术含量、扩张名优卷烟品牌效应、增强我国卷烟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研究、高新技术研究、技术标准研究和战略性、政策性的软科学研究。卷烟方面,以深入研究中式卷烟的理论内涵和技术关键、全面提高卷烟制丝工艺技术水平、降焦减害、控焦提质、降低成本为主要任务;烟叶方面,以提高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工业可用性和等级合格率、生产适合中式卷烟需要的烟叶为主要任务,为提高中国烟草总体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为烟草行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二、项目申报应具备的条件
  1、坚持项目申报的指导思想。
  2、有创新的学术思想,科学、可行的研究路线或技术方案。
  3、有明确、先进的研究目标,研究重点突出,能针对烟草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及科技自身发展的需求,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力戒低水平重复。
  4、有高水平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和一支学术思想活跃、科研信誉良好、科研业绩优秀、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提倡以国家级、行业级烟草企业技术中心或具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与行业内外科研院所、大学、科技型企业横向结合,形成“产学研”联合研究体,体现联合、协作和优势集成。
  5、国内外具备良好的研究条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基础和工作基础开展研究工作的实验室或个人。
  6、项目主要负责人一般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其学术背景应与项目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每位科研人员原则上只能作为1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申报项目,最多不能超过2个。
  三、项目申报材料要求
  1、项目申报仍采取书面申报和网上申报同步进行的方式,两种申报材料应保持内容一致。
  2、书面申报须填报《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本年度对申报书格式进行了局部调整,请使用新版申报书(见附件),原版申报书同时废止。书面申报材料一式10份,A4纸装订。
  3、网上申报须通过“国家局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该系统网址:http://ec.tobacco.com.cn/kjsinfo。申报前请从下载专区下载操作说明书并详细阅读。
  4、国家局不要求项目申报单位提供《查新报告》,必要时。科教司将在项目审查过程中统一组织查新。
  四、项目申报程序
  1、烟草系统内单位,须将项目书面申报材料报送所在省级烟草专卖局(公司)或工业公司科技主管部门审核签章,由省级局(公司)或工业公司科技主管部门汇总后,统一报送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教育司。
  2、烟草系统外单位,须将项目书面申报材料报送上级主管部门或所在地省级烟草专卖局(公司)、工业公司科技主管部门审批签章后方可报送。
  3、国家局机关各部门和单位、郑州烟草研究院、青州烟草研究所、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基地、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可直接将项目书面申报材料报送国家局科技教育司。
  五、《项目计划》的编制
  1、项目的申报。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形式,即科技项目招标(或邀标)和承担单位申报两种形式。2004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项目招标书另文下达。
  2、形式审查。国家局科教司在受理截止期后一个月内完成对申报项目的形式审查,并将所有申报项目汇总后提交专家评议。
  3、专家评议。国家局科教司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按学科分组评议,必要时,请项目申报单位进行质询答辩。科教司根据专家评议意见,召开司务会初审并编制2004年项目计划(草案)。
  4、国家烟草专卖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审议。国家局科教司将2004年项目计划(草案)提交科技委委员审议,并根据科技委委员审议意见,编制2004年项目建议计划。
  5、国家局办公会议批准并正式下达。国家局科教司将2004年项目建议计划上报国家局办公会议讨论。国家局办公会议批准后形成《项目计划》并印发下达。
  6、签定合同并拨款。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计划》及时填报项目合同并报国家局科教司,国家局科教司审定后签定合同并拨款。
  六、申报注意事项
  1、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教司为项目受理单位。
  联系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B座(100053)
  联系人:王德平、程多福、闫新甫
  电话:010-63605701,63601389,63605764
  传真:010-63605487
  网上申报咨询电话:0371-6227443(范英丽)。
  e-mail:kj-kj@stma.tobacco.gov.cn
  2、项目集中受理时间为2004年2月16-26日;申报截止日期为2月26日。逾期不再受理。
  3、每个申报项目须交纳项目评审费500元。汇款时请务必注明是科技项目评审费。
  帐户:中国烟草总公司机关
  开户行:建行天宁寺分理处
  帐号:2610079206






二○○四年一月十七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发布申请特殊标志登记有关文书格式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发布申请特殊标志登记有关文书格式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根据《特殊标志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现将申请特殊标志登记有关文书格式予以发布。

附件:特殊标志登记有关文书格式

目 录
书式1、特殊标志登记申请书;
书式2、代理人委托书;
书式3、特殊标志使用证;
书式4、特殊标志登记申请受理通知书;
书式5、特殊标志登记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
书式6、特殊标志登记申请补正通知书;
书式7、特殊标志登记簿;
书式8、特殊标志登记证书;
书式9、特殊标志登记申请驳回通知书;
书式10、《特殊标志公告》;
书式11、特殊标志登记无效申请书;
书式12、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转送特殊标志登记无效申请书
的通知;
书式13、特殊标志登记延期申请书;
书式14、变更特殊标志所有人地址、名义申请书;
书式15、特殊标志使用许可合同备案表。
书式1:
特殊标志登记申请书
申请日期________申请编号________
商品/服务类别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电话_____传真_____
(章戳)
年 月 日
邮政编码□□□□□□
批准机关________
批准文号________
登记费________元
代理人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代理人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
邮政编码□□□□□□传真____________
书式1背面
-----------------
| |特殊标志种类(文化、体育、卫
|将一张特殊标志黑白墨稿图 |生、科研、其他)
|样不大于10×10cm,不小于|特殊标志设计说明______
|5×5cm贴在格内,另附五张 |______________
|图样。着色的另附着色图样五 |______________
|张,黑白墨稿一张。 |______________
| |
| 特殊标志图样 |
| |
| |
| |
-----------------
----------------------------
| 活动名称 | |
|------|-------------------|
| 活动期间 | |
|------|-------------------|
| 活动场所 | |
|------|-------------------|
| 活 动 | |
| | |
| 内 容 | |
|--------------------------|
| 备注 | |
----------------------------
书式2:
代理人委托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我/我单位_______________是
___国国籍、依___国/地区法律组成,现委托
_______________代理特殊标志的如
下“√”事宜。
□申请特殊标志登记
□申请特殊标志延期登记
□变更特殊标志所有人地址/名义
□申请特殊标志登记无效
□特殊标志使用许可合同备案
□特殊标志侵权纠纷案
委托人_______地址_______
联系人____电话____电传____
邮政编码□□□□□□
章戳
年 月 日

代理人______
地 址______
联系人_____电话_____电传_____
邮政编码□□□□□□
章戳
年 月 日
书式3:
特殊标志使用证
编号:
________:
在____________(期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
登记的特殊标志(标志名称及图样附后),登记号为第__号,刊登
于第__期《商标公告》中的《特殊标志公告》,现准许你单位使用。
使用商品/服务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使用期限自____年__月__日至
____年__月__日。
年 月 日
书式4:
特殊标志登记申请受理通知书存根
特标申字( )第 号
________:
你于 年 月 日上报的在
______期间______地点举办的
______对_____特殊标志提出的
登记申请/延期,已予受理,特此通知。
经办人: 处长
年 月 日
--------------------

特殊标志登记申请受理通知书
特标申字( )第 号
________:
根据《特殊标志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你单位于 年
月 日上报的在________________期间
________(地点)举办的____________对
__________特殊标志提出的登记申请/延期,已予受
理,特此通知。
年 月 日
书式5:
特殊标志登记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
特标申退字( )第 号
________:
你单位于________年_____月____日上报的在
__________(期间)_________(地点)举办的
__________对________特殊标志提出的登记申请
书件收悉。经审查,申请手续不齐备/未按规定填写申请文书格式。
根据《特殊标志管理条例》第八条第(二)项规定予以退回,不予受
理。理由是:



年 月 日
注:改后再报的,请另行提交“特殊标志登记申请书”。
书式6:
特殊标志登记申请补正通知书
特标补字( )第 号
________:
你单位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上报的在
__________(期间)在________(地点)举办的
__________对________特殊标志提出的登记申请
书件需按下列“√”内容补正。根据《特殊标志管理条例》第八条第
(二)项规定,请在收到本通知之日起15日内,补正并连同本通知
一并交回我局。期满不补正或者补正仍不符合规定的,我局不予受
理。
1.举办活动的组织名称和章戳不一致。
2.请补交有权机构的批准文件。
3.申请图样与所附标志图样不符。
4.补交特殊标志图样__张。
5.特殊标志图样不清晰。
6.特殊标志图样过大(小)。
7.请填写特殊标志设计说明。
8.活动名称不具体。
9.改动之处请加盖申请人/代理人章戳。
10.其他补正事由。
年 月 日
注:改后请将此通知书与原申请文书格式一并报来。
书式7:
特殊标志登记簿
申请人名称________
申请人地址________
特殊标志名称_______登记号________
------------------
| 务| |
|使 第| |
|用 | |
|商 | |
|品 类| |
|/ | |
|服 | |
| | |
------------------
核准登记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刊登于第__期《商标公告》中的《特殊标志公告》,核准
使用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
____月____日止。
延期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刊登于第__期《商标公告》中的《特殊标志公告》,核准
使用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
____月____日止。
变更事项
书式7背面
------------
| |
| |
| |
| 特殊标志图样 |
| |
| |
| |
------------
书式8:
特殊标志登记证书
特标证字( )第 号
________:
你单位于____年__月___日向我局申请登记
_____(期间)在_________(地点)举办
__时使用的__特殊标志,经审核符合《特殊标志管理
条例》有关规定,予以登记。
核准使用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
____年____月____日。
核准延期使用期限自____年___月___日至
____年____月____日。
图样:



年 月 日
书式9:
特殊标志登记申请驳回通知书
特标驳字( )第 号
________:
你单位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上报的在
__________期间在__________地点举办的
______,在第___类商品(服务)上使用的__特殊标
志的登记申请收悉。经审查,依照《特殊标志管理条例》第__
规定,应予以驳回,理由如下:



对本通知不服,可以自收到驳回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国家
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复议。
年 月 日
书式10:
《特殊标志公告》
第 号
申请日期 年 月 日
特殊标志图样



使用商品/服务
核准使用期限自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
__月__日。
申请人

地址

代理人
书式11:
特殊标志登记无效申请书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我单位根据《特殊标志管理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对
_________单位经你局登记,刊登于____年
___月___日第__期《商标公告》中的《特殊标志
公告》第____号_____标志申请登记无效。请裁
定。
现由如下:(一)同已在先申请的特殊标志相同或者近似;
(二)同已在先申请注册的商标或者已获得注册的商标
相同或者近似;
(三)同已以先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或者已依法取得专利
权的外观设计专利相同或者近似;
(四)侵犯他人著作权。
(附件及证据附后)
规费____元
申请人名称:
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电话: 电传:

章戳
一九九 年 月 日
书式12: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转送
特殊标志登记无效申请书的通知
特转字( )第 号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对你单位登记编号为第
______号、刊登于______年____月____日第_
_期《商标公告》中的《特殊标志公告》第____号的____标
志提出登记无效申请。现将《特殊标志登记无效申请书》副本一份
转去。根据《特殊标志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可以在收文十五天
内提出答辩,陈述你们的事实和理由,以便裁定。过期不答辩的,裁
定照常进行。
附《特殊标志登记无效申请书》副本一份
(章戳)
年 月 日
书式13:
特殊标志登记延期申请书
申请日期________特殊标志名称________
申请编号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核准登记的____号,特殊标志有效期于__年
___月___日期满,现申请登记延期___月,请予核
准。
单位名称________
单位地址________
联系人____电话____传真____
邮政编码□□□□□□
(章戳)
年 月 日
延期费____元
代理人名称________
代理人地址________
联系人____电话____传真____
邮政编码□□□□□□

(章戳)
年 月 日
书式13背面
------------------------
| |登记证号 | |
| |-----|--------------|
| | 特殊标 | |
| | 志名称 | |
| |-----|--------------|
| |申请商品/| |
| |服务类别 | |
------------------------
书式14:
变更特殊标志所有人地址、名义申请书
变更申请日期________特殊标志名称________
变更申请编号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核准登记的___号特殊标志,因所有人地址(名义)
由___________变更为_________现申请变
更。
申请人名称________
申请人地址________
联系人____电话____
邮政编码□□□□□□

(章戳)
年 月 日
变更费____元
代理人名称________
代理人地址________
联系人____电话____
邮政编码□□□□□□

(章戳)
年 月 日
书式15:
特殊标志使用许可合同备案表
收文编号________
收文日期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________核准登记的第_____号特殊标志,
许可________使用。经双方协议,签订特殊标志许可
合同,请予备案。
许可使用的特殊标志:



(贴特殊标志图样,并由所有人盖骑缝章)

许可使用的类别________
许可使用期限________
具体使用许可条件,见所附的许可合同副本
许可人____(章戳) 被许可人____(章戳)
备案费____元
地址________地址________
邮政编码□□□□□□邮政编码□□□□□□
年 月 日



1997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