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宽大释放全部在押的原国民党县团以下党政军特人员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7:12:58   浏览:971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宽大释放全部在押的原国民党县团以下党政军特人员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宽大释放全部在押的原国民党县团以下党政军特人员的决定

(1982年3月8日通过)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宽大释放全部在押的原国民党县团以下党政军特人员的建议,决定:对在押的原国民党县团以下党政军特人员,全部予以宽大释放,并给予政治权利。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不应当负刑事责任不等于没有犯罪

——评李双江儿子被收容教养



于伏海



各路媒体报道,李双江儿子被收容教养:北京市公安局通报,李某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之规定,公安机关决定对李某由政府收容教养1年,已送交执行;另已决定依法对苏楠提请逮捕。



许多人认为李某未满十六周岁,公安机关怎么能够对他收容教养一年?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应该作出这样的理解:

李双江儿子属于未成年犯罪。他已满十四周岁,但未满十六周岁,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阶段,意思是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并不是犯所有的罪都会受到刑事处罚,刑法规定的是他们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负应当负刑事责任,除此之外,他们即使犯罪也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这就是说,犯罪未必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如果一个人被判承担刑事责任,那他肯定被认为犯罪了。



对于未成年犯罪,我国刑法是这样规定的: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上述法条最后一款说的就是未成年犯罪但不予处罚的情形。李双江的儿子就属于这种情况,他触犯了寻衅滋事罪,只是他不符合上述法条第一款、第二款的情形,刑法不能让他负刑事责任,刑法给他的待遇是不予刑事处罚,但是不予刑事处罚的结果可能是放纵这些人胡作非为,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刑法又作出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由政府收容教养的规定。



所以,北京警方决定收容教养李双江的儿子是有法律依据的。

不过,这里需要明确两点:

第一,“必要的时候,由政府收容教养”,这里的“必要的时候”是什么时候?,”由政府收容教养“又指的是哪个政府在哪里收容教养?

第二,不予刑事处罚的前提是要认定此人已经触犯了刑法规定的某项罪,但是要认定此人触犯了某项罪,必须由法院开庭作出认定,而不是由公安局作出认定,因为法院才有权力对人作出是不是犯罪是不要要刑事处罚的认定。



所以,对于李双江儿子被收容教养,我觉得完全有必要,如果因为未满十六周岁就一放了事,这些人出去后就会更加嚣张。不过,我希望的是,这个“收容教养“的作出一定要把法院审理的程序补上。


建设部关于国有房屋土地使用证及房地产交易中土地使用权转让等有关问题的答复

建设部


建设部关于国有房屋土地使用证及房地产交易中土地使用权转让等有关问题的答复
建设部


湖南省建委、湖北省建设厅、广东省建委:
最近,我司陆续接到湖南省建委、湖北省监利县房地产公司、汕头、湘乡、鹤壁市房地产管理局等来人来函,反映该地的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1989)国土(籍)字第73号文《关于确定土地权属问题的若干意见》中第十七条“机关、团体、工矿等企事业单位长期(
五年以上)租用国有房屋而使用的土地,其土地使用权确定给依法直接使用土地的机关、团体、工矿等企事业单位”的规定,将土地使用证发给了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直管公房的承租人。同时,一些地方的土地管理部门还规定“房地产交易活动必须由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土地使用权转让后,
才能进入交易市场。”这些规定使地方工作陷入混乱,要求加以纠正。为此,我们除向上级部门反映以外,对有关问题重申如下:
一、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曾以国办发电(1989)2号电报指示:“在未作出新的决定之前,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不得就城市土地管理问题各自向地方行文。”这一电报精神目前仍然有效,应坚决贯彻执行,维护国务院的威信。
二、要按照国家现行的各项房地产政策、法规,坚持原则,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房地产管理工作,为保证房地产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必须重申我国房地产管理一贯遵循的几条基本原则。
1.重申我国房屋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主体一致的原则。解放以来,我国对待房屋所有权和土地所用权的一贯原则是,不经取得土地使用权,不得进行地上建筑,地上建筑所有权转移时,连同所使用的房基地一并转移;合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我国司法
、规划和房地产管理机关都是按照这一原则处理房地产权属问题的。国家基本法律中关于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规定和法律保护,部门规章无权否定和变更。
2.重申房地产管理部门直管公房的所有权和房基地使用权,属于地方人民政府,并由房地产管理部门代表政府进行管理和经营。因此,房地产管理部门是直管公房所有权和相应的房基地使用权的合法产权代表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将房地产管理部门的这些合法权益无偿
转移给使用单位。把合法土地使用人的土地使用权确认给承租人,不仅侵犯了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制造了大批有房屋所有权的没有房基地使用权,与有房基地使用权的没有房屋所有权的产权主体不一致的情况。这样就人为地制造了各种房地产权的纠纷。例如,在房屋交易、土地
使用权的有偿转让,以及承租人的变更都会因得不到其中一方权证人的同意而终止,城市房地产流通将被窒息;房屋产权人为得到房基地使用权的资格,会以各种方式逼撵承租人退租,出租人怕丢失土地使用权将不再愿意出租房屋。这是我国现行房地产政策法规中所不允许的。
3.重申房屋交易时,连同所使用的土地一并转移的原则。这是我国房地产交易中长期遵循的原则。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七类宅基地问题(64)条规定“公民在城镇依法买卖房屋时,该房屋宅基地的使用权应随房屋所有权一起转
归新房主使用”一九八八年由建设部、国家物价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发的(88)建房字第170号文件,又作了明确的规定,房屋交易应按这些现行规定执行。




1989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