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5 08:03:31   浏览:919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

劳动部办公厅


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意见

劳社厅发〔200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厅(局):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改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精神,为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现就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
  (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向混合所有制企业转制的进程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成为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的主要渠道。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是改善经济环境、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医疗保险保障能力、确保医疗保险制度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工作力度,促进基本医疗保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要以做好在职职工医疗保险关系接续和解决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资金为重点,巩固和扩大国有企业转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后的参保面。要以私营、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提高中小企业参保率。要以与城镇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为重点,积极探索他们参加医疗保险的有效途径和办法。要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加强工作指导,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梯次推进。

  二、坚持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政策
  (三)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缴费水平与待遇水平相挂钩的原则,通过建立统筹基金和参加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办法将他们纳入医疗保险范围,重点解决大额医疗费用风险。对门诊等未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用人单位应给予适当补助。
  (四)逐步将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根据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特点和医疗需求,合理确定缴费率和保障方式,解决他们在务工期间的大病医疗保障问题,用人单位要按规定为其缴纳医疗保险费。对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等灵活就业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可以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有关规定参加医疗保险。
  (五)切实保障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权益。统一执行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医疗服务项目支付范围和标准等医疗服务管理政策和办法,及时结算医疗费用,保证待遇落实。在坚持医疗保险待遇支付基本政策的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保障方式,采取待遇支付标准与连续缴费年限挂钩、建立最低缴费年限制度等办法,鼓励用人单位和各类从业人员连续参保。

  三、强化医疗保险管理,提高经办服务水平
  (六)加强参保登记、缴费基数核定和基金征缴。对灵活就业人员、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等难以准确核定缴费基数的,可以参照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确定。
   (七)根据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用工制度灵活、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将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充分利用银行、邮局等社会窗口,委托办理缴费手续,为参保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加强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施
  (八)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部门协调,积极争取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为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九)各地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重点突出、措施得力的具体方案。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分析和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和管理措施,积极稳妥地将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逐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二○○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印发《毕节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

贵州省毕节地区行政公署


毕署通〔2005〕15号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印发《毕节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行署各有关工作部门:
《毕节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已经行署审定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五年三月十四日




毕节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毕节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防治饮用水源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毕节地区行政区域内集中式饮用水源污染防治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集中式饮用水源为公用自来水厂的取水水源。
第三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或机构按下列规定对集中式饮用水源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一)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二)市政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放或倾倒生活污水、粪便和垃圾的监督管理;
(三)水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禁止设置的日常监督管理;
(四)林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水源林、护岸林等森林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五) 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化肥、农药的监督管理
(六)畜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放养畜禽、从事水产养殖活动的监督管理;
(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饮用水源的义务,并有权检举、控告污染或危害饮用水源的行为。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按照《毕节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划定相应的水域、陆域(以下称饮用水源保护区),采取特别措施予以保护,保证饮用水源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六条 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设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对个别集雨面积较大的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增设准保护区。
第七条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域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按“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切实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水资源。

第二章 饮用水源的保护
第八条 对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由各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按照统一规定设置界碑。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饮用水源保护区界碑或擅自移动界碑位置。
第九条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域内禁止一切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以及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开荒种地,已经开垦的要限期退耕还林、还草。
第十条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向渗井、渗坑、裂隙、溶洞排入(包括采用稀释等办法)有毒、有害废水。
第十一条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倾倒土、石、尾矿、垃圾、废渣等废弃物。禁止使用炸药、毒药、电流捕杀鱼类,禁止清洗贮过油类、农药或有毒物质的容器及车辆。
第十二条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种植农作物应以施有机肥为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禁止使用违反国家规定的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应积极推广农业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减轻化肥、农药对水库的污染。
第十三条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改建污染严重、缺乏有效治理措施的项目及其他对生态破坏严重的项目;
(二)清洗船舶、车辆和装贮过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容器;
(三)使用剧毒农药;
(四)炸鱼、电鱼、毒鱼;
(五)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十四条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内除遵守准保护区的规定外,还应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污染饮用水源的项目或改建增加排污量的建设项目;
(二)超过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
(三)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品;
(四)设置水上经营性餐饮、娱乐设施和存放有毒有害物品的仓库、货栈。
第十五条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内除遵守二级保护区的规定外,禁止下列行为:
(一)向水体排放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二)堆存或向水体倾倒工业固体废弃物、垃圾以及其他废弃物;
(三)建设与供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
(四)捕捞、放养畜禽和从事水产养殖;
(五)机动船舶在湖泊、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行驶、作业;
(六)旅游、游泳、赛艇、洗涤和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活动。
第十六条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域内,现有各类矿井应重新审查,凡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一律关闭;原则上不得新建各类矿井,经有关部门审查,确需新建的项目,废水必须做到达标排放。
第十七条 经过重新审批后保留的矿井、煤窑,其工业废水和矿坑废水经过处理后须达到《GB897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并保证饮用水源各级保护区水质达到规定的要求。在开采中选出的煤矸石和工业废渣,应采取处理措施,避免雨水冲刷入沟入库,影响水质。
第十八条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采矿,致使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采矿者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拦截、回填和复垦、恢复植被等补救措施;造成污染损害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地、县环保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区域内水污染防治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
(二)以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负责督促、检查所有单位的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情况。
(三)组织本办法的具体实施、协调和检查管理,督促有关部门依法保护饮用水源。
地、县有关部门,应结合各自的职责,积极配合水污染防治管理机关实施本办法。
第二十条 各饮用水源地管理单位协助环保部门对保护区内污染源进行处理,接受有关部门对饮用水源水质的监测监督。
第二十一条 地县(市)环保局及其授权的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保护区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机关有责任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二条 排污单位发生事故或其它突发性事件,排放污染物超过正常排放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消除危害,向可能受到水污染危害和损害的单位和群众、水源地管理处及时进行通报,并迅速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接受环保部门的调查、处理。
第二十三条 在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下,当地环保部门应当及时报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采取强制性的紧急措施,责令有关企、事业单位减少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
第二十四条 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按隶属关系,由地、县市环保局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限期治理。被限期治理的企、事业单位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第二十五条 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擅自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实施危害水源的工程项目,当地环保局及其授权的监督部门有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依法限期清除并对造成的危害后果采取强制性的补救措施。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六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扬和奖励。
(一)认真执行本办法,积极防治水污染,成绩显著的;
(二)保护饮用水源,在监测、科研、宣传等方面成绩突出的;
(三)保护饮用水源森林植被成绩突出的;
(四)检举、控告违反本办法行为有功的;
(五)其它对保护饮用水源有特殊贡献的。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造成饮用水源污染的,由地区或县市有关部门依照本办法,按照规定程序处罚。对检举人有打击报复行为的,从重处罚。
第二十八条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责令限期办理排污许可证,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不按照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的,责令限期改正,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排污许可证。
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 水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而投产的建设项目或水污染防治设施没有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而投入生产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拒绝环保部门或者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弄虚作假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贮存、堆放污染物或废弃物的或弃置倾倒排放污染物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毕节地区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中央人民政府处理“九九”后澳门涉台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中央人民政府处理“九九”后澳门涉台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后,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地区的关系,是两岸关系的特殊组成部分。澳门的涉台问题,凡属涉及国家主权和两岸关系的事务,由中央人民政府安排处理,或者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处理。依据“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一国两制"方针,中央人民政府确定的处理"九九"后澳门涉台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是:
  一、澳、台两地现有的各种民间交流交往关系,包括经济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等,基本不变。
  二、鼓励、欢迎台湾居民和台湾各类资本到澳门从事投资、贸易和其他工商活动。台湾居民和台湾各类资本在澳门的正当权益依法受到保护。
  三、根据"一个中国"的原则,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地区间的空中航线和海上运输航线,按"地区特殊航线"管理。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地区间的海、空航运交通,依双向互惠原则进行。
  四、台湾居民可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进出澳门地区,或在当地就学、就业、定居。现行的入出境方式基本不变。为方便台湾居民出入澳门,中央人民政府将就其所持证件等问题作出安排。
  五、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出版、体育、康乐、专业、医疗卫生、劳工、妇女、青年、归侨、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民间团体和宗教组织,在互不隶属、互不干涉和互相尊重的原则基础上,可与台湾地区的有关民间团体和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
  六、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台湾地区之间以各种名义进行的官方接触往来、商谈、签署协议和设立机构,须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或经中央人民政府具体授权,由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批准。
  七、台湾现有在澳门的机构可以适当的名称继续留存, 这些机构和人员在行动上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不得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得从事损害澳门的安定繁荣以及与其注册性质不符的活动。我们鼓励、欢迎他们为祖国的统一和保持澳门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这些原则和政策符合澳台两地同胞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保持澳门繁荣稳定,发展澳台民间交往,促进两岸关系。对于继续保持和规范澳门、台湾两地的交流交往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