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是否有行政处罚权问题的答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05:54:46   浏览:942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是否有行政处罚权问题的答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是否有行政处罚权问题的答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外商投资企业是否有行政处罚权的紧急请示》(闽工商外企字〔1999〕第44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五条“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登记,适用本条例。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行政法规对其登记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的原则,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管理应适用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
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五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定登记注册”的规定。你局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核准登记权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获得的,因此有权对辖区内设立的外
商投资企业进行登记管理。
二、关于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签章问题,《条例》已明确外商投资企业的核准登记注册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其授权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营业执照的文本虽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印制并统一签章,但营业执照的注册号则由被授权局编号,并对其行政行为负责。为保持
对外开放政策的稳定性,外商投资企业的营业执照轻易不做大的改动,此做法在全国已施行多年,并未发生过文本的争议问题。
三、根据《条例》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八条“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违反企业登记管理规定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管辖”的规定,你局有权对辖
区内违反登记管理规定的外商投资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并按规定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



1999年3月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速依法治市步伐的决议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速依法治市步伐的决议

  2001年7月17日天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本市自1986年以来,已经实施了三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自觉性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的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依法治市工作不断深化,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为贯彻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宣传邓小平民主法制建设理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宪法、法律,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本市公民的法律素质和全社会的依法管理水平,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保障和促进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目标的实现,现就本市从2001年至2005年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作如下决议:
  一、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立足于我市“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的全面实现,立足于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立足于依法治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本市的工作大局,进一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提高社会的依法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由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
  二、要继续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学习宣传宪法,强化公民的宪法意识。学习宣传与广大公民权利义务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遵纪守法和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围绕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学习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保障和促进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需要熟悉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加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方面的法律法规,增强广大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本市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要接受法制宣传教育。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特别是宪法观念,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深入学习、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忠实于宪法和法律,公正司法、依法行政,自觉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与权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青少年学生应当从小接受法制教育,要在法律素质的养成上下功夫,保证普及基本法律常识的任务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法制教育做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系统化、规范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当努力学习与本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知识、国际经贸法律知识、企业管理法律知识,提高依法经营管理和开展对外经贸活动的水平和能力。
  四、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继续推进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工作。要积极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把学法和用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以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为重点,以法治化管理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依法治理的力度,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的进程。要在抓好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围绕本市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环节,加大依法治理工作的力度,逐步实现本市各项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宣传宪法和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全社会道德观念,为本市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要有针对性地抓好村镇、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以及基层单位依法治理章程,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基层的社会稳定。要围绕本市的中心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项治理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五、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法制图片展览、送法下乡、送法入社区入户等。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办好电台、电视台、报刊及互联网的法制专栏、专题节目和法制系列讲座,巩固和发展市、区县、街道、乡村广播电视法制宣传网络体系,形成浓厚的法制舆论氛围,使广大公民受到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要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到每家每户。
  六、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监督,听取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视察、调查研究和执法检查等活动,督促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落实,保证本决议的执行。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明确职责、健全制度。要把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作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摆上议事日程。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保证工作的有效运转。要认真总结并大力宣传市和区县以及各行业、基层组织等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的经验以及先进典型,全面加速依法治市的步伐。
  七、本市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实施依法治市的工作,必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的决定,要在市委的领导下,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去完成,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各类学校,都要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参与,齐抓共管,明确职责,健全制度,注重实效。










关于印发河池市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政府


河政发[2008]3号




关于印发河池市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河池市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八年元月八日


河池市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实施办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区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06〕31号)精神,为了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更好地发挥气象工作在我市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实施办法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各级人民政府积极支持气象事业发展,推动气象现代化进程。全市已初步建立了气象监测体系和预报预测体系,极大地增强了气象业务和服务能力,拓宽了服务领域,提高了气象科技水平,气象事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市地处桂西北山区,属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地形和中高纬度天气系统及低纬度热带天气系统交替影响,天气气候复杂多变,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危害大,暴雨、干旱、冰雹、雷电、大雾、寒潮、低温等气象灾害频发,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酸雨等次生和衍生灾害严重,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达8亿元,约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3%,严重影响了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市气象工作还存在对地方气象事业建设投入不足,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综合气象观测能力不强,预报预测水平需要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系统不完善,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制约了我市气象服务效益的实现。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加快综合气象能力建设,努力解决气象事业快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河池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二、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
  到2010年,初步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和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气象探测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气象预报精细化,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在现有水平上提高5-10个百分点,气象灾害损失降低20%左右,气象服务覆盖率达95%以上,气象整体实力在广西处于中上水平。
  三、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我市综合气象观测能力。
  综合气象观测是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的基础。除国家统一部署的气象探测项目外,2008年3月底前全市要完成144个气象灾害应急地面自动监测站建设,并结合防灾减灾和工作需要在地质灾害易发地、重要江河水库、交通要线、主要旅游景区等建设自动气象站,力争实现15×15公里网格布点,提高监控天气的精度,为精细化气象服务打基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大建设配套经费投入力度,把辖区内应急自动气象站建设和维护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要建设河池市雷电灾害监测网,完善我市酸雨观测体系,开展生态监测。要加快河池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建设,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按计划、进度做好建设工作,尽快投入使用。要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纳入城市、集镇和村庄规划,并按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进行保护。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落实专人协助气象部门做好辖区内自动气象站的维护工作。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
  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和信息发布,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重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气象部门要加强天气监测,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测准确率,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各新闻媒体、网络和通信运营企业要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以多种形式播发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特别是要及时播发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信息,在重点场所尝试用电子显示屏、广播等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加强气象影视现代化建设,要保证电视天气预报栏目的播出时间,根据需要发展多套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增加播出时段,方便群众了解气象信息。要落实电视天气预报配套维持费,做好中国气象频道落地我市工作。各级广播电视部门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电视公共气象预报服务,建立广播电视实时插播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应急响应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输渠道。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安全负责人的手机纳入全市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应急响应体系。开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进社区、进农村入户工程。
  (三)强化公共气象服务,提高服务能力。
  要健全我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要把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进一步强化气象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改善服务手段、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来满足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做好农村和社区公共气象服务。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决策气象服务工作,积极为各级人民政府开展决策气象服务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向党政领导及时提供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气候预测预估和其他有针对性的气象信息服务。要积极开展我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工作,加强部门合作,推进专项气象服务工作。水利、国土、交警、林业、农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合作,积极推进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道路安全、森林防火以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气象预报服务工作。
  (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保障公共安全。
  要积极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各级人民政府要对当地的气象灾害风险进行全面普查,明确气象灾害主要种类、重点区域和发生时段,组织制定本地气象防灾减灾规划,应对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整体推进我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要制定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完善相关部门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协调联动机制。要加大气象防灾减灾投入力度,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今明两年要落实好配套经费,先市后县完成我市气象防灾减灾预报警报系统设备更新改造任务,建立完善2M气象信息专用网。建立城市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加强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在两年内要建成我市1个移动应急自动气象站。要加强防雷减灾工作。认真执行防雷审核和竣工验收行政许可,建(构)筑物未经气象部门防雷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不得开工,未经气象部门防雷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和办理房产手续。要按照国家规定的防雷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在各类建筑物、设施和场所安装防雷装置,并加强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对不接受防雷装置年度安全检测和防雷装置安全检测不合格又不按时整改的单位,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级安监部门要把防雷安全列入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加以监控,发现防雷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各有关单位要特别注意公共场所、易燃易爆场所、学校防雷安全,防止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指导农村地区做好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五)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和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是推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河池的客观要求。要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气候资源,加强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工作,重新普查我市气候资源,细化分类,制定我市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重点抓好空中水资源、风能和太阳能等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利用3S技术,针对我市特色农业开展油茶、桑蚕、烟叶、甘蔗、八角、板栗、野生山葡萄、核桃等气候区划,以指导和推进各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积极开展以人工增雨和消雹作业为重点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落实作业经费。 “十一五”期间,要在主要农业经济区域、水源区域、干旱冰雹灾害高发区域建立专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逐步更换人工影响天气设备,加快建立市、县(区)两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和作业基地。要推进水电气象服务工作。要以龙滩水电站为服务重点,利用新的技术,从原来集雨区的降雨量预报服务,转为过程降水可增加库容量气象服务,提高水电发电效益和水库调度能力。要推进长寿之乡、优质酒业基地气候研究,开展旅游气象论证与分析,逐步推进气候论证工作,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气象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城镇规划、工业布局等气候论证工作,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减少和避免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降低气象灾害风险。
  四、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气象服务是公共服务。做好气象工作不仅是气象部门的职责,也是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将气象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合理布局、有效利用的原则,统筹编制和实施重要气象设施的建设规划;定期听取气象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气象工作中的突出困难和矛盾;根据我市气象灾害的分布特点和防御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地方气象服务机构;加强气象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气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共同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
  (二)建立稳定增长的气象投入机制。气象部门执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各级政府要把地方气象事业发展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事业经费、地方气象事业维护费、专项经费和气象服务费等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强,逐年加大对气象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特别要加大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气象防灾减灾的投入,支持气象科研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气象干部职工享受当地社会保障、房改政策和地方津贴政策。
  (三)加强气象科普宣传。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建立我市气象公园等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列入防灾减灾宣传的重要内容,注意宣传暴雨、洪涝、雷电、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防范措施,宣传气象法律法规。
  (四)建立气象信息员制度。在乡镇和重点防御部位设立气象信息员,负责气象信息传递和气象灾害情报收集上报,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